暮春走岭南
——自治区检察院调研组在呼伦贝尔四旗市
调研林草专项行动随记
时令已过立夏,大兴安岭南麓仍是暮春季节,气候依然寒凉。5月15日,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、检察长李永君,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海生等一行三人,冒着淅沥的小雨,开启了为期四天的调研。
鄂伦春自治旗、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、阿荣旗和扎兰屯市,地处大兴安岭林区向松嫩平原农区的过渡地带,土地肥沃、河流密布、林草富集,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,但也长期面临毁林开垦、蚕食草原等违法行为的威胁。当前正值春耕,又是自治区组织的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的关键时期,林草保护得怎么样,集中整治进展如何,“办案指引”管不管用,“地铁协作”是否实质运行,工作还有什么困难?带着这些问题,调研组在一块块土地间寻找着答案。
一下飞机,调研组就直奔毁林毁草现场,在颠簸的车轮上讨论案件细节,在裸露的黑土边查看林草恢复情况。
“党委政府空前重视,前期管理预防比较到位,领导包乡镇,干部包村屯,人防物防技防齐上阵,稍有‘风吹草动’,摄像头就会报警,无人机马上起飞取证,包片干部收到提示后立即赶到现场,通过严防死守,今年没有发生新增毁林毁草刑事案件。”莫旗杜拉尔乡干部介绍说。
“的确,不光莫旗,我们管辖的其他几个旗县也是如此。现在我们所办案件基本都是以往的存量,没有增量,办一件就少一件。”海拉尔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长张晓鹏接茬道。
“这说明集中整治大见成效!但是,眼下的高压威慑,只是遏制住了犯罪势头,做到了让人‘不敢为’,还没有做到‘不能为’,更没有做到‘不想为’。这种高压态势一旦有所放松,还可能反弹复垦甚至新垦。”李永君说。
“这也正是我们所担心的……”乡镇干部露出凝重的神色。
“治标更要治本,要想从根本上遏制,必须斩断利益链条,让非法占地不但‘有害’而且‘无利’。所谓‘有害’,就是承担刑事责任,付出人身自由的代价。所谓‘无利’,就是无利可图,必须取消非法占地的种粮补贴、大型农机具补贴,必须禁止非法占地的转卖转租,无论发包者和承租者都要受到制裁。没有了利益驱动,老百姓自然不会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!同时,各级党组织、相关部门都要压实责任,做好前端治理,常态化抓法治宣传、监督检查,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。”李永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在毕拉河林业局羊其河林场,调研组向林场主任了解涉案地块保护和恢复情况,听取意见建议和法律需求。被破坏的林地已经用网围栏围住,标识牌上标注了地块的坐标、面积,醒目的写着“国有资产损害必究,禁止非法开垦耕种”,并附有开垦前后的卫片影像和开垦现场照片。
李永君叮嘱鄂伦春旗检察长李岱岷:“森工集团是守护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力量,在森林资源保护、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我们要坚定维护森工集团合法权益,充分运用刑事、民事、公益诉讼等职能,严厉打击破坏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,和森工集团一道筑牢绿色防线。”
漫长的行车途中,调研组兵分两“车”,分别和地检、铁检人员交流讨论。中途停车时,又互换车辆,开展“交叉”研讨。崎岖山路上颠簸的车厢俨然成为了移动会议室。
研讨又开始了。刘海生向呼伦贝尔市检察院检察长秦虎询问“地铁检察协作”情况。
“按照上次视频调度会的要求,相关基层院设置的‘地铁协作’办公室都实质化运行起来了,我们选派精干力量和铁检人员组成联合办案组,‘一家人不说两家话’,齐心协力办好案件。”秦虎介绍道。
“确实应该这样!同是检察人,理应互相支持,做好配合。更何况毁林毁草行为破坏的是当地的生态,损害的是当地的利益,虽然案件管辖归铁检,但地方检察院同样义不容辞、责无旁贷!”刘海生说。
在另一辆车上,李永君也向张晓鹏提出了同样的问题。张晓鹏说:“呼伦贝尔市两级院非常给力,给我们支援了十几名业务骨干,我们因地制宜,采取三种方式开展协作,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一种是和鄂伦春旗检察院建立异地办案组,平时在各自单位办公,通过远程办案系统实现协作和会商;一种是和阿荣旗、扎兰屯等检察院同地协作,铁检人员进驻当地办案,地方派员协助。还有一种是呼伦贝尔市检察院直接派同志到我们铁检院协助办案,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”
“‘办案指引’好用吗,案件质效怎么样?”李永君又问道。
“自治区政法机关出台的系列法律文件都非常实用,特别是‘两院一厅’发布的‘办案指引’,更是一场‘及时雨’,廓清了法律适用边界,统一了认识,消除了分歧,形成了合力,让基层执法司法有了明确具体的依据,我们感到十分解渴!法律政策明确了,地铁协作也抓实了,现在地、铁不是‘两张皮’,而是‘一股绳’,大家同心同向、马力全开,办案节奏明显加快,检察环节基本上达到了重点案件一个月、简易案件半个月出手!”张晓鹏介绍说。
“既要从严从快,更要依法依规!政治红线和法律底线始终是我们办案的生命线,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因案制宜,逐案施策,对顶风作案、挑头组织的,必须露头就打;对追求利益最大化、贪得无厌‘拱地头’‘扩地边’,甚至大规模开地的,要从严惩处;对自愿认罪认罚,主动恢复植被的,可酌情从轻处理,做到严有力度、宽有温度,宽严相济,实现司法办案‘三个效果’有机统一……”李永君说道。
调研组下车看地块,上车忙研讨,地边作宣讲,一路搜集问题,一路研究问题,一路解决问题,不断为现场的干部群众答疑解惑、宣讲政策。车轮飞转中,思想的火花频频闪现,漫长乏味的旅途变得短暂而丰富。晃动的车上不便记录,刘海生不时在手机里记下关键词,生怕宝贵的调研成果被“甩”出窗外。
三天四地的实地踏查进入尾声。调研结束了,思路形成了。身体疲劳了,思想丰富了。调研组趁热打铁,连夜梳理几天来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想,形成了初步调研报告。
离开呼伦贝尔前的最后一个上午,李永君主持召开座谈会,听取地方、林业公安机关,地方、铁路检察人员的意见建议。与会同志从各自工作出发,谈感受、讲困惑、提建议,围绕进一步完善办案指引,统一司法标准、把准打击尺度等,又进行了深度交流,为破解困难问题,丰富调研成果提供了独到视角和鲜活素材。
调研期间,调研组还到莫旗、阿荣旗、扎兰屯市检察院机关看望慰问一线检察人员,了解基层党建和检察业务工作,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开展。谈到学习教育,李永君指出,学习教育是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,也是加强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,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要求,把纪律作风建设得更严更实更硬。谈到检察业务,李永君强调,要抓实“三个管理”。“一取消三不再”后,我们的责任不是轻了,而是更重了,工作标准不是降了,而是更高了。优化管理的目的是让检察官从不合理、不必要的指标、考核、排名中解脱出来,把更多精力聚焦到法律监督主责主业上,聚焦到个案办理上。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始终是检察机关的价值追求,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履职尽责,做好各项工作,把好各个环节,具体工作做好了,整体工作自然就会提升,我们的品牌创建、对外宣传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……
四天千余公里的奔波,车轮碾过的不仅是大兴安岭蜿蜒的山路,更是扎根基层、问需实践的深刻足迹。这场暮春里的调研,恰似破土的新芽,努力在广袤的土地上汲取养分,积蓄生长的力量。